• <button id="ao0ce"></button>
  • <rt id="ao0ce"><table id="ao0ce"></table></rt>
  • <tt id="ao0ce"><label id="ao0ce"></label></tt>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聞網 > 時政 > 正文

    浦城: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

    2023-07-06 11:33:47??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一樹具一態,巧與造物爭。古樹名木是悠久歷史的見證者,是一個地方生態文明的標志,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科研價值和較高的經濟價值。目前,浦城縣有古樹名木29科61屬83種7491株,擁有國家一級保護古樹277株,國家二級保護古樹771株,國家三級保護古樹6443株,千年以上散生古樹24株,它們客觀記錄并生動反映了自然變遷和社會發展的痕跡,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心靈深處最溫馨美好的記憶、最割舍不下的鄉愁。

    濠村古樹群

    樹牌立碑 自發保護

    “黃源嶺頭山場,為保留林木庇蔭,禁止登山砍柴,如有犯者,罰銀一兩,存眾公用,為此刻石禁約?!痹谄殖强h濠村鄉后濠村的后山上有一塊公立“合鄉公約”石碑。據說,立此石碑,主要是為了保護黃源嶺頭山上一片古樹群。此古樹群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閩楠103株、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12株,更有千年古樟、參天高聳的花梨木,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后濠頂前自然村的36株古銀杏樹,古樹樹齡都在百年以上。

    “保護古樹名木早已成為當地村民印在骨子里的一種習慣?!卞┐遴l后濠村黨支部書記羅祠榕說,“從明末時期起,后濠村民就樹牌立碑保護林木和水土,至清朝末年當地村民對樹林更加愛護,并建立了社公廟以敬神的方式保護古樹?!?0世紀70年代,各地出現大量采伐珍貴樹種的現象,但濠嶺自然村的社員出來抵制砍伐珍貴樹種行為。也正因如此,后濠的古樹群歷經幾代更迭,在村民的守護下日漸茁壯,成為了當地的一大特色景觀,也成為了國家進行珍貴樹種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2016年,后濠村古樹群被評為“南平市第二批十佳鄉村景觀林”,目前正積極申報寫生基地。

    后濠村樹牌立碑只是浦城縣保護古樹名木的一個縮影。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萬安鄉連墩村在長山上,亦有立石碑保護山林的故事。在浦城,許多村莊都有一片風水林,長期以來村民約定俗成自發保護,人們敬畏風水林,同樣也保護風水林,使風水林成為名副其實的風景林。

    干部帶頭 組隊巡山

    曾經,富嶺鎮雙同村是個出了名的貧困村,村民們靠著砍伐林木、燒炭向森林要“經濟效益”,導致山體滑坡、水土流失等災害頻頻發生。在先鋒帶頭示范作用下,喊出了“不砍一棵樹,雙同也致富”的口號。經過村兩委挨家挨戶地做工作和不斷地努力下,匡山的所有炭窯熄了火,上千株名木古樹得以保護。為了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雙同村還建立起森林管護隊伍,并以保護下來的原始森林作為匡山旅游的亮點,先后拿下了“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區試點單位”“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等八個國家級金字招牌。

    保護古樹名木,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艾F在我們吃上了旅游‘生態飯’,村集體有能力為全村村民繳納醫社保,每年還為每人提供不少的補助?!备粠X鎮雙同村黨支部書記李仕銀自豪地說。如今,雙同村擁有3萬多畝的生態公益林,匡山成為遠近聞名的“國家森林公園”,古樹名木成了村民的“發財樹”,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60多萬元收入。如今,雙同村建設起了游客服務中心、民宿、步道等旅游配套設施,為游客提供集特色休閑度假、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全新體驗,發展生態旅游,美了鄉村,富了村民。

    出臺措施 科學養護

    “九龍桂作為我縣古樹標志性代表,一直都是重點保護對象,每年都會對其進行保護性建設?!逼殖强h林業局丹桂辦主任李文介紹,2017年“九龍桂”出現大量落葉、枯枝等嚴重問題,縣、鄉兩級及時組織專家會診,對該樹從樹周、冠下環境治理到樹體枯枝、苔蘚清理等全面進行養護,并實施長期跟蹤,病蟲害防治等,目前“九龍桂”恢復往日生機,每年都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來觀賞。

    近年來,浦城縣積極爭取和整合各級資金,制定具體的保護措施,組織專業人員對全縣古樹名木進行調查登記,按鄉鎮分樹種逐一核實,統一制作保護牌,對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進行嚴懲,“戶籍”管理讓古樹名木“老有所養”。先后投入保護資金33.3萬元,保護“丹桂王”和“閩楠王”;爭取省級資金25萬元對石陂鎮布墩村千年樟、永興鎮珠山村臥龍樟、仙陽鎮管九村古樟樹等進行搶救復壯,并通過實施專項保護。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和規范古樹名木日常管理和保護,讓古樹名木永葆‘青春活力’,同時,鼓勵挖掘和提煉古樹名木的生態景觀和歷史人文價值,建設以古樹名木為載體的鄉村公園,助力鄉村振興,讓走出去的人記住鄉愁,走進來的人留住腳步?!崩钗恼f。(連麗云 柳志勇)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南浦時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論

    版權說明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縣五一三路132號
    辦公電話: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閩ICP備15018385號  
    浦城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2822296   舉報郵箱:pcxwxcb@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辦: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備案碼35072202010026

    国产精品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 <button id="ao0ce"></button>
  • <rt id="ao0ce"><table id="ao0ce"></table></rt>
  • <tt id="ao0ce"><label id="ao0ce"></label></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