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蒙養 恬淡相安
2023-06-30 11:46:36??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作者:邱春靜 《以詩蒙養 恬淡相安》 夜微涼,上完繪畫課的孩子帶回一把手繪古風團扇,幾只蝴蝶繞著一支荷花翩飛,路燈透過仿絹制的扇面,樹影在另一端婆娑搖曳,恍惚間,似乎被帶進了“輕羅小扇撲流螢”的情境之中。七夕時,曾與孩子共讀《秋夕》,聊過“牽??椗恰钡墓适?,雖已過一月有余,眼前這把“輕羅小扇”,卻也勾起了孩子對《秋夕》的記憶。 少年不知詩中意,悟透其中已而立。我相信,“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更堅信,傳承千年的經典詩歌,便是最好的蒙養教材。 孩子出生后,為人母的心中更是多了無數的溫柔,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曾刻印在腦海中韻味無窮的古詩,便成了蒙養的最好“幫手”。仍記得,她學會的第一首詩,是李白的《靜夜思》。大約也是中秋時節,熄燈后,月光透過窗欞灑滿床前,衣柜上映出斑駁的影子,不到三歲的孩子好奇地問:“媽媽,地上白白的是什么?”彼時情景,不禁聯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詩句,于是,母女倆互相依偎望著床前的月光,稚嫩的童聲,誦讀著流傳千年、家喻戶曉的經典詩篇。 短小精悍的詩歌,要讓幼小的孩子讀懂,必然需與生活相結合,所見即吟誦,為親子共讀平添了許多樂趣。爸爸出差十日,一首王維的《相思》,既表達了思念,也了解何以紅豆寄相思;春雨過后,鳥鳴啁啾,落花陷入泥土,《春曉》大概描繪的便是此番情景;陰雨清明讀《清明》,在濕冷的空氣中進行一場關于生命、死亡與尊敬的探討;信步“十里蓮塘”,荷花盛放,偶見幾只魚兒水中暢游,不正是漢樂府《江南》;遙見中天元月,《古朗月行》中的白玉盤即是這般模樣,青云之端,傳說中的瑤臺,蘊藏著古人對星空之外的美好向往;除夕和長輩一同貼上火紅的春聯,初一在熱鬧的爆竹聲中穿上漂亮的新衣,喝上一杯清清吉吉的木樨茶,一首《元日》與春節正好應景……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誦讀之中,恰時空縱橫;與詩為伴,尋一方見地。而今,孩子升入小學,我們還將一起,從“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中細嗅春天的芳香,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中欣賞夏天的壯闊,從“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中尋找秋天的碩果,在“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中感悟寒冬中噴薄而出的力量,就這樣,于一言一語的四季輪回中,精神豐盈,恬淡相安。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