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 話端午
2023-06-25 11:42:37??來源: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中國傳統節日 倪杉: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在什么時候嗎? 小主播:我知道,端午節在五月五,過了清明就是端午啦。 倪杉:沒錯,那清明節要祭祖,那端午節那天呢? 小主播:嗯。吃粽子。 倪杉:你答對了,那你喜歡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呢? 小主播:我喜歡肉粽……我喜歡豆沙粽子。 倪杉:在端午節呢,還有一項特別的運動是什么呢? 小主播:劃龍舟。 倪杉:所以你們知道端午節了嗎? 小主播:知道啦!五月五,過端午,劃龍舟,敲大鼓,12345,你包粽子,我跳舞。 倪杉:對啦,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怎么來的嗎? 小主播: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倪杉:這個呀,就要從兩千多年前說起啦!端午節這個習俗呢原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根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后來被流放到汨羅江畔。流放期間,屈原憂國憂民,在得知家國已破,痛心不已,在五月初五這天自沉于汨羅江。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后人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將飯團、雞蛋等食物投入江河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又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方法,慢慢發展成如今的粽子。 小主播: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呀。 倪杉:是的,端午節呢,還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還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小主播:春節要吃團圓飯,清明節要掃墓,中秋節要吃月餅,那端午節有什么習俗呢? 倪杉:端午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掛菖蒲、艾葉、桃枝等,還會用雄黃調酒在自家大門上和小孩的腦門上寫“王”字,象征辟邪祛毒,浦城有諺語稱:“端午晴則疾病少,下雨則病痛多?!贝笕藗冞€會喝雄黃酒以辟邪,剩余的雄黃酒還會灑在房子的四周,用來防蟲豸。因為端午是夏天的開始,大人們會給小孩穿上新衣,用紅繩勾成絲絡裝上咸蛋掛在胸前,也有人會掛上香袋,這些都是取避邪保健的意思。 小主播:原來端午還有這么多的習俗呢,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今天我還吃了一個肉粽呢,除了粽子,還有什么好吃的呢? 倪杉:端午節呢好吃的東西還真不少,端午節這天大家會在中午聚餐。午宴中除了粽子、還有三種菜肴必不可少。一是春餅,也叫春卷、薄餅,皮薄如蟬翼,春餅以綠豆芽、瘦肉、豆腐干等為餡料,外素內葷,非常美味。二是田螺,俗稱“炒鬼眼”,說是這天吃后眼睛會更明亮。三是空心菜,浦城俗稱蕻菜,說“吃蕻菜,解百毒”,也是去毒之意。 每年端午節呢,岳父母或女方的哥哥、弟弟,要帶上粽子、咸蛋、芭蕉扇到男方送節,男方要辦酒招待這些送節的親戚。 結語:不少人感嘆如今的傳統節日變淡了,究其根本實則是文化的傳承更遞沒跟上時代的步伐。生活需要儀式感,傳統文化更是如此。這種集體儀式感具有高度的情感凝聚力、感召力,所以應該說還好有傳統節日,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別忘記了故鄉的人和事、草與木,別忘了身邊的風景,別忘了我們的使命和方向。珍惜并守護這些節日,不往先人歷史,知道自己的來處,我們就會將腳踩在厚實的土地上,以更加矯健的姿態迎風接雨。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