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話語體系建設重在彰顯“中國特色”
2023-06-14 15:24:56??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主動權,樹立新時代的中國形象、展現新時代的中國精神,關鍵在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了話語體系建設和傳播的客觀規律,具有理論和現實的雙重規定性。 一方面,彰顯“中國特色”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體現了話語體系建設的客觀規律。加強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必須遵從話語體系建設的客觀規律,在把握話語體系一般共性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話語體系的獨有“個性”,通過不斷增強和彰顯中國特色,為話語體系注入持久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彰顯“中國特色”順應話語傳播的客觀規律。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通過更為鮮明的“中國特色”增強信息傳播力、擴大話語影響力、掌握國際話語主動權,更好展現新時代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讓世界重新認識和了解中國,為中國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營造有利的輿論氛圍。 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扎根當代中國建設實踐、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進程中,增強主體性和原創性。 高舉馬克思主義理論旗幟。彰顯話語體系的中國特色,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自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到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之中,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落實落地,講好中國人民推動和創造偉大社會變革的中國故事,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立足于當代中國實踐。彰顯話語體系的中國特色,必須從當代中國實踐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出發,立足于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和當代人類文明形態變革,聚焦中國社會轉型發展進程中的個性問題和當今世界發展的共性問題,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分析新情況,以概括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提煉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和標識性的新理論和新觀點,不斷增強話語體系的時代內涵和世界意義,提升話語體系的涵蓋力、解釋力和說服力。 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必須珍視和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深刻認識、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結合新時代的實踐要求,擷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符合時代精神、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思想精華,促使其成為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重要源泉;重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創新、形式轉化及語境重構,結合時代需要對其范疇、概念和術語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古為今用中塑造話語體系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摘自5月26日《光明日報》發表的黃炬撰寫的《加強話語體系建設重在彰顯“中國特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